于洪

招商网

于洪招商网  >  于洪招商引资

于洪招商引资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西部和北部,于洪区与地处东郊的东陵区半环沈阳市市区,东与大东、东陵、皇姑、沈河、铁西、和平区缘接,南与苏家屯区隔浑河相望,西与细河经济区、辽中县、新民市接壤,北与沈北新区毗邻。1964年建区以来,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于洪区现辖10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注:光辉乡、马三家街道、平罗街道、造化街道、大兴街道、沙岭街道、于洪街道、南阳湖街道、城东湖街道、北陵街道、陵西街道、迎宾路街道。于洪区 - 基本概况于洪区始建于1964年,从1987年开始行使城区和农村两种管理职能。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现辖区面积54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96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6万。 于洪区地势平坦,区位优越,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区位优势,区内地貌为辽河冲积平原,属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位于东北最大交通枢纽最近辐射圈内,被誉为“黄金通道”的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沈西大型编组站坐落区内,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路网。 于洪区物产丰厚,人才云集,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资源优势。境内拥有土质肥沃的耕地,最适宜发展都市现代化农业;在二、三环公路区内段两侧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毗邻母城,交通发达,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最适于发展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档商住及旅游等产业;城乡之间拥有充足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产业工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可为投资者提供理想的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 于洪区产业发达,基础坚实,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产业优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作为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16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之一,于洪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在省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有丰富优质的耕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正逐渐构建起沈阳西部生态农业景观带。工业经济产业聚焦效应显著,随着家具、化工、五金、鞋业、食品、服装等6大产业集群开发建设,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空间迅速拓展,发展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活跃繁荣的商贸流通业,西部、北部两大市场群,满足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实现了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以于洪新城、环北地区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基本形成了城区内扩、镇域外延,相互呼应、协调推进的城市建设格局。 于洪区功能完善,政策优越,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环境优势。区政府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大力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提升区域形象,制定了适于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使投资者享受到与国家级开发区、沿海开放地区同等甚至更优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招商环境,凝聚了雄厚的发展潜力,于洪日益成为“投资置业的热土,城市发展的绿洲”,为“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洪区古迹众多,历史悠久,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人文优势。清代昭陵、新乐文化遗址、法轮寺、春秋战国墓等聚集区内,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于洪是一片充满神奇吉祥的土地,这里城乡一体,既有都市的繁荣和文明,也有田园的诗意和浪漫;这里既有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也有恬静幽雅的闲适村居;这里是投资者的创业乐土,也是成功人士乐业安居的宁静港湾。于洪区 - 行政区划1964年建区以来,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于洪区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3个镇。 迎宾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城东湖路街道、于洪街道、南阳湖街道、北陵街道、陵东街道、沙岭街道、平罗街道、马三家街道、大潘街道、造化街道、翟家街道、大兴街道、大青中朝友谊街道、西三环街道、彰驿站镇、高花镇、光辉乡。其中,翟家街道、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大潘街道、西三环街道、彰驿站镇、高花镇由铁西新区代管。于洪区 - 民族人口于洪区地处沈阳市城乡结合部,是沈阳市工业西扩和城市外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总数56万,现有户籍人口38.6万人,育龄妇女为9.8万人。居民由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苗、侗、壮、土家、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构成。全区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7635人,会员小组612个。全区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计划生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国情、国策和优生、优教、节育避孕等科学知识,开展全面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随着该区“建工业化新于洪 创城市化示范区”步伐的加快及大文化建设的深入,以人为本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加强了对人口的综合管理,政府专项拨款全部兑现区城镇无工作单位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同时,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在杨士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流动人口管理站,成立了计生协管队伍,聘请了计生管理员,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于洪区 - 自然地理于洪区文物位置于洪区位于沈阳市西部和北部,于洪区与地处东郊的东陵区半环沈阳市市区,东与大东、东陵、皇姑、沈河、铁西、和平区缘接,南与苏家屯区灯塔市隔浑河相望,西与细河经济区、辽中县、新民市接壤,北与新城子区居邻。区政府驻地距市政府11公里。于洪区是沈阳“西拓”的重要承载空间,位于东北最大交通枢纽的最近辐射圈内,被誉为“黄金通道”的沈大高速公路、沈京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铁路贯穿境内,沈西大型铁路编组站坐落区内,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路网。气候于洪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为7.5度,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57%。面积全区土地总面积561平方公里。市政界内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四。因毗邻母城所形成的级差地租使土地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城乡充足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产业工人成为最具潜在力的资源,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成为最具吸引力 的资源。地势于洪区地势东北高,并向西南微倾斜。 除平罗镇黄土坎一带属山前倾斜平原以外,均属下辽河平原。地形平坦而开阔,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间。水资源 于洪区境内有浑河、蒲河、细河、九龙河、小浑河5条河流。流经总长149.7公里。其中浑河发源于长白山脉龙岗山,流经八县、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汇流,经营口入辽东湾。从中长铁路桥处流入于洪区。境内河长37.2公里。全区天然降水和地下水总量多年平均达36,597万立方米。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多万亩,水域面积130,365亩。可开发利用的二、三产业用地8万亩市政界内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四。因毗邻母城所形成的级差地租使土地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城乡充足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产业工人成为最具潜在力的资源,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资源。于洪区 - 社会经济农村经济永安桥于洪区为全国16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之一,被辽宁省命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全区蔬菜、花卉、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8.5万亩,北陵兰花、高花草莓、沙岭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种植业项目显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畜牧养殖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51.1%,投资2.8亿元,新建、续建以沙岭畜牧养殖、高花鹭岛生态农业为代表的富民经济小区和农业园区82个。粮食、肉、蛋、奶、蔬菜深加工等6大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万顺达淀粉、金园豆业、神禾谷业、北科奥食品、庄乐食品等农事龙头企业71家,带动全区3.4万农户、30万亩耕地融入产业化生产经营。浑河、蒲河、细河、九龙河等水系得到整治,新打机电井298眼,机井灌溉面积达到4.2万亩。乡村造林总面积达到6.3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25.6万千瓦,旱田播种、施肥、打药等机械化水平达82%。102个村实现延包合同签订率和使用权证发放率100%,24个村成功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化解村级不良债务6100万元,债务下降10%。同时,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先行起步实施。现代工业全区上下以工业年为契机,紧紧围绕“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核心,通过完善政策、强力调度、抓住重点、择优扶强等方式,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基石,以房地产和市场群建设为依托,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和城市联动推进、共同发展,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预期目标。重大项目成效显著,工业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全区新建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72.28亿,本年投资53.1亿元。东北家具集散中心、于洪五金、陵东鞋业、沙岭服装等园区均出现数十家外埠企业团体签约或集中签约入驻状况。全区工业企业达到5400户,工业总产值完成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特别是规模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达到529户,比上年增加287户,产值达到15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规模企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1/3,工业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工业经济质量明显提高。注重项目运作实效,产业集群建设方兴未艾。东北家具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43个单体和组团项目进驻园区,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全部竣工,28家企业投产;于洪五金路网、电力、通讯等设施达到企业入驻要求,入驻企业23户,开工企业10户,总投资10.7亿元;陵东鞋业三期工程建设竣工,新增入园企业70余家;环北食品的环际浮板菜、娃哈哈果汁、可可林纳食品、中日合资有机草莓等项目相继投产;沙岭服装产业集群已完成一期主要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20家企业签约入驻。化学工业区起步良好,一期开发的12.8平方公里征地、搬迁、招商等工作有序快速推进。经济实力于洪区建设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外资调入实现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出口创汇实现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7885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人均收入实现6910元,比上年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市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外资调入、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县郊区首位。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亿元,同比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3亿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55亿元,同比增长40.7%;直接利用外资实现1.5亿美元,同比增长50%;出口创汇实现 1.78亿美元,同比增长4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8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832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40元,同比增长12%。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位居沈阳市“第一集团”,生活质量综合排序在全省74个涉农县区中名列第三。于洪区 - 对外开放全区始终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并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2006年以深圳、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区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为重点,成功举行对台招商、以地招商、中介招商、房地产项目招商等大型招商活动20余次,接待国内外客商1500余人次,投资8亿元的浩天皮革、投资5.6亿美元的恒大地产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其中澳门龙鑫万国风情园、台湾中兴、东北台湾第一村等3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项目。全年引进国内国外资金共计129.2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5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17个。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38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3个。新引进的266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其中87个项目实现当年竣工。于洪区 - 城乡发展于洪区2009年,进一步完善了拆迁工作机制,以于洪新城、丁香湖新城核心区、荷兰村等重点区域和沈西铁路等重点项目为核心,集中力量开展土地整理,拆迁企业和居民2186户,亮出净地130万平方米。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23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05亿元,在全市位居第2位。 2009年,新改扩建西湖街、西江西街等5条市政道路、43条小街小巷、10个老旧小区道路以及兰沈线等56.7公里农村公路,304线拓宽改造及沈胡路三环跨线桥工程启动实施,沈于线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于洪新城和北李官客运站投入使用,新增8条公交线路,全区城乡路网内通外拓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于洪新城等5个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平罗等4个生态湿地全部建成,光辉乡等5个乡街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动员全区力量深入开展迎国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1万平方米,将全区89个弃管和非物业住宅小区及120条小街小巷的扫保工作纳入区政府统一管理,整治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于洪区 - 社会环境2009年,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完成了年初承诺的13件实事。 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7150人,开发就业岗位6374个,城镇实名制就业8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7%的低水平上。全区新增养老保险8500人,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障3157人。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保障标准、五保户供养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高度关注老龄工作,造化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沙岭中心敬老院完成主体工程,在陵西街道等地区建设了10个示范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为全区500户70岁以上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一号通”。实施光辉地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8个自然村2.4万人的饮水问题。投入550万元保障资金,确保全区冬季供暖。设立650万元房屋维修资金,完成修缮工程860余项。筹集825万元资金对150户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进行补贴,投资1268万元新购110套廉租房,在于洪新城、沙岭、造化等重点地区推进回迁房建设,全年1200户被动迁居民顺利回迁。于洪区 - 发展目标2010年全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8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3.8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4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10元,增长1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继续巩固在全市“第一集团”的位置。于洪区 - 名胜古迹永安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时建成,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桥北50米处折向西北,现桥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过。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两端各宽12米。桥头各有一对雌雄大石狮对望,两侧各有19根栏柱,端柱头上亦为圆雕狮子,其他柱头均作复巾式。全桥端柱外置抱鼓石、栏柱中镶栏板及桥拱侧贴面石料上,均精雕双鹿、双虎、麒麟、牛羊、鸟雀和柿蒂孔、卷云纹、二龙戏珠或探道翘尾龙等浮雕。桥下3孔,中孔拱径3.73米,侧孔拱径各3.43米,拱矢高1.83米,为半圆无铰等截面圆弧拱。整个石桥结构坚固,造型雄伟,雕工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水平。在此桥东的路南,建有桥碑,阴刻满、汉、蒙古三种文字,正面刻有"宽温仁圣皇帝敕建永安桥"、"大清崇德六年次辛已季秋吉旦",背面碑文为"催工牛录章京周元勋,督工甲喇章京臧国祚、石匠任朝贵"。此桥因年久失修,拱脚沉裂,损坏较严重。1979年市政府已拨款全面整修。北塔北塔位于陵东街道北塔街,建于清崇德8年(164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如今依然巍峨耸立。该塔是沈阳附廓四塔之一,整个设计造型奇特,结构巧妙,材料精良,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塔西南是法轮寺,与北塔同时建成,此寺收藏经卷,有别于其它三寺。法轮寺建筑布局由山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天王殿、东配殿和正殿更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9,582平方米。
招商热线:400-151-2002
投资指南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西部和北部,于洪区与地处东郊的东陵区半环沈阳市市区,东与大东、东陵、皇姑、沈河、铁西、和平区缘接,南与苏家屯区隔浑河相望,西与细河经济区、辽中县、新民市接壤,北与沈北新区毗邻。1964年建区以来,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于洪区... 更多

投资于洪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铁西区招商引资招商网    新民市招商引资招商网    辽中县招商引资招商网    沈阳产业扶持政策

    于洪土地出租出售     于洪厂房出租出售     于洪仓库出租出售     于洪写字楼出租出售

    于洪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51-2002,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51-2002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产业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